3522集團的新網站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歷史積淀,漢語言文學專業前身的語文教研室可追溯到1952年華南農學院組建之初;歷史專業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農業歷史文獻特藏室,并于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6年社會科學系、外語系和農業歷史研究室合并成立人文科學學院。2006年傳媒學院、法學院與人文科學學院合并成人文(傳媒、法學)學院,2008年更名為3522集團的新網站。3522集團的新網站形成了“教學立院、科研興院、人才強院、服務拓院”的辦學定位,秉承著“崇文?尚法?睿智?通達”的院訓,為建設“關愛人文、包容人文、活力人文、希望人文”的整體目標而奮斗,力爭建設成為在華南地區有著明顯特色和多學科發展的學院。
學院形成多層次較完備的辦學體系,現設有法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4個本科專業,均面向全校招收雙學位學生,擁有科學技術史、中國史、法律碩士、農業碩士(農村發展領域)四個碩士點。自2016年起,學院成為全校四個學分制試點改革的學院之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工112人,其中教授13人,兼職教授10人,副教授38人,碩士生導師35人。老師以他們淵博的學識書寫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范,以他們滿身的正氣傳承著文法風骨。
學院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教融合,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建有中國農業歷史遺產研究所、廣東省法學會法治研究基地——新型城鎮化法治研究中心、3522集團的新網站農村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3522集團的新網站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廣州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農業文化與鄉村旅游研究中心、華南生態史研究中心、華南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嶺南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為學院培養文質彬彬的謙雅君子和經世治國之才提供堅實基礎和眾多平臺。學院的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并重,實踐教學設有實踐課、實驗課、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創新創業等環節。學院以廣州為中心,輻射粵東、粵北和粵西等地區,建成校院兩級實習實踐基地共40多個。學院以競賽獲獎率、實習單位好評率、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考研保研率作為提高人文法治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其中學生法考通過率連續5年保持在60%以上,在省內名列前茅,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后期資助項目等十余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承擔省部級等各級各類項目100多項,出版30余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學院設立“揚帆遠航獎助學金”“學思苑獎助學金”“胡家考獎助學金”“人文關愛基金”等,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子提供學費、生活費支持,幫助他們順利圓夢大學。
學院堅持以文化育人為特色,高度重視人文綜合素質教育,依托“人文素質教育平臺”微信小程序,“線上+線下”開展一專業一品牌活動,中華狀元紅百科知識競賽、紫荊詩詞大會、法治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覆蓋面廣,學生參與熱情高,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精品項目。學院學生每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多次于全國和省級各類比賽中斬獲獎項,如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第十一屆廣東省規范漢字書寫大賽特等獎、全國“捭闔杯”辯論挑戰賽廣東賽區冠軍、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等。歷史系本科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口述史競賽,自2012年以來,在高手如林的競賽隊伍中,歷史系代表隊有七年殺入決賽并榮獲獎項。 “文化根?嶺南韻?中國夢”、“在經典中百媚叢生”和“嶺南風·民族魂·愛國行”禮敬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分別于2014、2015和2016年獲得全國高校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特色展示項目50強,是廣東省唯一一所連續三年入圍的高校。